在 2025 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ABB 集团展示的三台 IRB 1300 工业机器人精准完成 "晃酒杯一滴不洒" 的高难度动作,其 0.6 毫米的路径精度与每秒 1600 毫米的运行速度,生动诠释了新一代 OmniCore 控制器的技术实力。这场技术秀背后,是 ABB 于 2025 年重磅推出的 Lite+、PoWa 及 IRB 1200 三大全新机器人系列,这些由上海超级工厂本土生产的智能装备,不仅将机器人速度提升 25%、能耗降低 20%,更通过 AI 深度赋能与模块化设计,重新定义了工业自动化的效率标准与应用边界。
技术矩阵:AI 重构机器人能力边界
ABB 新一代机器人实现了硬件革新与软件智能的双重突破。专为电子制造设计的 IRB 1200 小型工业机器人通过结构优化减重 20%,配合 OmniCore 控制器的能量再生技术,在 3C 产品精密装配中实现每小时 600 次操作的稳定输出。而面向协作场景的 PoWa 系列机器人则以 5.8 米 / 秒的工业级速度刷新纪录,其无代码编程系统支持外设即插即用,从开箱到投产仅需 60 分钟,完美解决中小企业自动化转型的效率痛点。
AI 技术的深度渗透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变革。ABB 在大会现场演示的自然语言教学工具,通过 "看、说、做" 三步流程,使操作人员无需编程基础即可完成机器人打磨程序的调试。这项融合生成式 AI 的技术将传统需要数天的调试工作缩短至小时级,在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场景中展现出巨大价值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 "Follow me" 动作建模系统,通过实时记录人类操作轨迹并转化为机器人程序,使汽车零部件打磨等工艺的部署效率提升 300%。
本土深耕:超级工厂构建生态闭环
上海超级工厂作为这轮产品革新的核心载体,已实现 90% 在华销售机器人的本地化生产。这座智能制造基地采用太阳能供电与智能能源管理系统,每年减少碳排放达 3000 吨,其屋顶光伏板年发电量可满足工厂 20% 的电力需求。通过整合 23 家本地核心供应商,工厂将机器人生产周期压缩至 18 天,较行业平均水平缩短 50%,为 Lite + 系列等中端产品实现 20% 的成本优化奠定基础。
这种 "全球技术 + 中国智造" 的模式正在结出硕果。2025 年上半年,ABB 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 35%,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增速高达 48%。在蔚来合肥工厂,搭载 AI 视觉检测的 ABB 机器人实现电池极柱焊接良品率从 98.5% 升至 99.8%;京东亚洲一号智能仓的 AGV 机器人系统则通过自适应导航技术,在 ±5° 倾斜地面仍保持 0.5 毫米定位精度,使分拣效率提升 40%。
场景革命:从汽车车间到雨林植树
ABB 机器人正突破传统工业边界,在多元场景创造价值。其颠覆性的 PixelPaint 无过喷技术彻底改变汽车涂装工艺,通过 100% 上漆率的精确控制,不仅缩短 50% 节拍时间,更消除了遮蔽工序的材料浪费,在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应用中每年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达 30 吨。在建筑业这一自动化新蓝海,ABB 数字化建造解决方案将模块化房屋预制的材料损耗降至 5% 以下,较传统施工减少 60% 废弃物。
更具人文关怀的应用出现在环保领域。在亚马逊雨林重建项目中,ABB YuMi 协作机器人借助 RobotStudio 云技术,由瑞典团队远程部署程序完成种子精准种植,使志愿者的植树效率提升 3 倍。而与公益组织合作的海洋塑料 3D 打印项目,则将回收塑料通过机器人加工为定制家具,在马尔代夫岛屿社区实践着循环经济的创新模式。这些跨界应用印证了 ABB 机器人业务全球总裁马思康的判断:"AI 正让机器人成为解决社会挑战的神经末梢"。
战略升级:分拆上市与可持续发展双轮驱动
随着 2026 年第二季度机器人业务独立上市计划的推进,ABB 正加速构建 "硬件 + 软件 + 服务" 的生态体系。其 OptiFact™平台已实现全球 5 万台机器人的实时数据互联,通过预测性维护算法使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延长至 24 个月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,ABB 已实现较 2019 年减排 64% 的阶段性成果,计划到 2030 年通过再制造业务将机器人生产的碳排放降低 80%,目前已有 60-80% 的退役机器人零件实现翻新复用。
ABB 集团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事业部总裁安世铭强调:"中国 50% 的全球市场份额意味着无限可能"。这种信心体现在其产品 roadmap 中 —— 到 2027 年,ABB 将实现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模块的国产化量产,配合 90% 的核心配件本地率,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从毫米级装配到千米级产线的全栈解决方案。从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技术炫技到工厂车间的实际效能提升,ABB 正以 "可持续的智能" 为关键词,书写着工业机器人的下一个十年。
了解更多—ABB机器人